海都网—海峡都市报讯 集美后溪学区岩内学前班,只有2个老师、二十几个学生,几乎称得上是史上功能最复杂的幼儿园。5层楼房,一楼是孩子们的教室,二楼是当地村部的计生办,四楼是村部办公室和会议室,五楼养鸽子。就连操场,也被驾校分割了大半。
与幼儿园一墙之隔的,是盘旋的铁路。不远处,矗立着厦门北站高大的身姿。
面对这样的环境,家长们也很纠结。片区内没有合适的公办幼儿园;片区外的,要么太远,要么进不去;私立园又太贵,负担不起。
9月开学后,园里又来了十几个孩子。家长们都很无奈,可他们别无选择。
部分操场成了驾校的练车场,而墙外就是铁路和厦门北站
孩子们的操场
“兼职”驾校练车场
两年前,为城市建设让路,集美后溪公办的岩内小学整体搬迁,学生分流到了后溪中心小学。而在小学内办了几十年的学前班,相当于村里的幼儿园,因为需要,被保留了下来。
铁门保护着园内孩子们的安全,可铁门外的火车、汽车依然威胁着他们
两年过去了,斑驳的墙上,“岩内小学”的牌子仍未摘除。大门的两边,却多了两块岩内村委会的牌子。偌大的操场被驾校占去了大半,立着练习倒桩用的架子。
一楼破旧的教室里,几张书桌板凳和若干简单设备,点缀着这个孩子们的天地。
二楼是村里计生办公室,四楼是村部办公室和会议室,里面空无一人。走上五楼,几只鸽子扑面飞来,地上成堆的鸽子粪便,刺鼻的臭。
站在顶楼往外看,与学校一墙之隔的,是蜿蜒的铁路和不远处厦门北站的雄伟身姿。
两个老师
撑起一所幼儿园
1978年便在这里任教的戴老师,如今代表着幼儿园一半的师资力量。另一半,则是任教10多年的陈老师。
戴老师说,当年还有点吃皇粮的感觉,拿的是集美区教育局、后溪学区和村委会三个单位一起给的工资。两年前,岩内小学整体搬迁后,这种待遇就没了。现在她俩,因为家长的要求,继续在这里坚持着,每个学生每学期交500元,扣掉课本教材和一些学生玩具,剩下的就是她们的工资了。
她们就这么坚持了两年多,今年9月一开学,又有近20个孩子要求入学。戴老师把他们分成两个班,大班和小班,默默坚持着。
谈起现状
村主任也很无奈
当地人陈女士说,孩子是今年入学的,因为进不了别的地方的公办园,而私立幼儿园又太贵,只好让孩子到这里上学了。
另一位家长说,孩子在这里两学期了,眼看着要上小学了,可附近连一所像样的学校都没有,要到至少5公里外的地方去就读,太不方便了,很希望能在当地规划一两所公办小学。
岩内村村主任、新上任的连华唐,谈起这个幼儿园异常无奈。
他说,学前班办在这里,他们也很担心,如果管理出了什么事,村里要担责任,毕竟都是这么小的孩子。但是能不办吗?不办的话,几十个孩子就没书读,也没地方去,片区外的公办园,或者太远,或者进不去,而其他地方的私立幼儿园,价格都奇贵,村民根本负担不起。无奈之下,只有村里挑起这个担子,继续办学。真的很期待,能够早日有一所公办的幼儿园,满足学龄前儿童的需求。
不仅如此,已经分流到后溪中心小学的本村小孩,每天接送四趟,还有带孩子上下学的保安费用,也需要村里承担,每年要19万元左右。
教育局建议改民办
可申请一直没提出来
昨天,集美区教育局陈副局长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岩内片区学前班总体上属于当地村办的幼儿园。岩内小学搬迁后,当地村民认为片区外其他幼儿园太远,都不愿意把孩子送出去就读。作为补救办法,教育局的意见是动员这所幼儿园彻底由村办园改为民办幼儿园,以满足当地适龄儿童的就学需求,这个事情必须由村里来牵头,同时由区财政给予适当的补贴。可到目前为止,依然没有接到当地提出的申请,因此事情就拖了下来,他建议当地村委会尽快把方案报上来。(本网记者 陈挺 文/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