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网—海峡都市报讯 昨日,记者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获悉,李女士一家三口因食用自采的野蘑菇,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疑似中毒症状。随即三人均住院接受治疗后,症状才得以缓解。
李女士和丈夫从四川来厦门打工,一双儿女也在身边上学。4日上午,李女士在野外采摘了约一斤的白色蘑菇,打算一家人好好享受下野味。
为了避免采到有毒的蘑菇,李女士主要采摘颜色淡的蘑菇,因为据说颜色鲜艳的蘑菇大多有毒。回家准备炒菜时,她还有点担心,于是就用一个土方做实验:用蒜头炒蘑菇。据说,如果蒜头颜色变了,就说明蘑菇有毒。实验的结果是:蒜头没变色。于是,李女士就以为蘑菇无毒。
当日下午4点多,一家人吃完午饭。那一斤的蘑菇,李女士自己吃了半斤,其余的让儿子和丈夫吃了,女儿一口没动。大约一个小时后,除了女儿,其他三人开始恶心、呕吐,甚至腹泻,当天就住进了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黄培颖医生说,住院的两天多时间里,李女士腹泻了七八次。医院通过补液、利尿、促进毒素排泄和维持电解质平衡等方法治疗,直到第三天,三人症状得以缓解,并出了院。(本网记者 郑友贤 通讯员 高树灼)
——提醒——
因采摘野外蘑菇而误食中毒的病例,最近频有发现。漳州龙海石码的王先生和妻子,因采摘野外蘑菇而误食中毒,出现了呕吐、连续腹泻、全身乏力等症状(见本报昨日A18版报道)。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黄医生说,盛夏季节,雷雨过后,林间田野就会长出各式各样的野生蘑菇。野蘑菇有很多种类,大多含有毒素,仅凭肉眼很难识别;有的毒性很强,吃两口就会中毒。防止野蘑菇中毒的最好办法是不要采食。万一误食野生蘑菇中毒应及时采取催吐、洗胃、导泻等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并及时送医院诊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