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化研修、实操性培训、开设“名所”“名师”讲堂、建立涉外业务知识库……近年来,厦门在涉外法治人才的培养上下足了功夫。记者日前从市司法局获悉,立足海丝中央法务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的平台基础,厦门持续通过上层设计引领、实践应用深耕,构建起覆盖人才培养、服务升级、国际协作的全链条涉外法治生态,为护航企业“走出去”和参与全球治理注入强劲动能。
创新机制
构建“产教研”深度融合培养模式
涉外法律服务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专业化、国际化的人才支撑,而涉外法律的专业性对于人才培养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破局?厦门在专家智库的牵引和专业院校的支持上下功夫,建立“产教研”深度融合的法律人才培养机制。
近年来,海丝中央法务区厦门片区聘请张月姣、黄进、沈四宝、吴汉东等22位法学专家为首批专家顾问,建立中青年学者参与法务区建设的智库协作机制,前瞻性开展海丝中央法务区未来发展和热点问题研究,为法务区规划和建设提供重要智库支撑。同时,会同西南政法大学、厦门大学成功申报全国首批“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试点,这也是全国唯一入选参与首批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创新基地建设的法务区,推动理论与实务双轨并进,提升律师国际化服务水平。
“我们不仅注重法律知识的传授,更强调实战能力的培养。”厦门市律师协会副会长陈咏晖表示,通过“名师带徒”“案例研讨”等模式,厦门涉外律师在跨境投资、国际仲裁等领域的专业能力显著提升。目前,全市有26名律师入选全国千名涉外律师人才库、93名律师入选球探体育比分:涉外律师人才库。
搭建平台
打造国际法务交流“强磁场”
专业化培育在前,厦门招才引智的步伐紧随其后。
为加速涉外法律人才集聚,近年来,厦门以海丝中央法务区自贸先行区为载体,构建起覆盖全球的法务服务网络。2022年,海丝国际法商融合服务基地落地厦门自贸片区,集成国际商事争议解决、投资贸易法律保障等“3+N”服务功能,吸引国际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组织、香港海事仲裁协会等近60家机构入驻,服务版图覆盖100个国家和地区。
海外法律服务机构落地带来的不仅仅是资源,更有创新力。国际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组织落地厦门后,通过参与海丝法治论坛、国际法务讲座等活动,促进境内外法律人才深度交流。在入驻当年,基地合作机构新增服务合约标的金额达141亿元,其中“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占比超八成。
与此同时,厦门还积极引进北京隆安、上海汇业等40余家国内头部律所落户,并推动本地律所与境外机构联营合作。例如,福建信实律师事务所与霍金路伟国际律师事务所设立联营办公室,福建天衡联合律师事务所在东南亚设立服务中心,“立足厦门、辐射全球”的涉外法律服务网络初步形成。
深耕品牌
擦亮厦门涉外法律服务“金名片”
专业化人才高地的建设,打开了厦门涉外法律服务的新格局,涉外法律服务业务增长迅速。2022年到2024年,全市律师办理涉外法律事务从217件攀升至903件,律师涉外法律服务涵盖跨境投资并购、知识产权、“两反一保”以及在境外参与诉讼、仲裁等。
在此基础上,厦门聚焦“一带一路”企业需求,着力打造特色法律服务品牌。球探体育比分:国际商事海事法律咨询平台进驻思明示范区,设置“名所”“名师”座席,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法律咨询;8家律所入选海丝中央法务区金砖国家法律服务机构名录(第一批),为金砖合作提供专项支持;7家律所入选厦门市企业外贸合规服务机构推荐名录(第一批),助力企业防范跨境风险。
典型案例印证了品牌成效。2023年,厦门某企业因跨境货运合同纠纷与巴基斯坦客户陷入僵局,国际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组织(厦门)代表处迅速介入,通过中立协调促成双方和解,挽回数百万元损失。厦门涉外法律人专业、高效的法律服务,让企业更有底气开拓国际市场。
站在新起点,厦门正谋划更高层次的涉外法律人才战略。记者了解到,厦门正谋划推进福建律师学院建设,计划整合高校、海丝中央法务区资源,开设法律、外语、经贸交叉课程,培养复合型人才;同时,全国首个“涉外律师后备人才库”也在计划之中,将通过深化与国内外高校合作,构建梯队化人才储备。
“我们期待厦门成为涉外法律服务的‘明珠’。”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海丝中央法务区建设的深入推进,厦门正以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这片法治高地上的涉外法律人才,将继续以专业与智慧,护航中国企业扬帆远航。
(厦门日报记者 张珺 通讯员 林锐 卢彦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厦门港海天码头首批多制式岸电装置启用2025-03-31
挖掘篮球比分直播:的乡村之美、名桥之美、名山之美、饮食之美,让时代记忆在城市更新中重焕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