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厦门召开全市卫生与健康大会。导报记者从会上获悉,《“健康厦门2030”行动规划》正式出台,根据规划,到2030年厦门主要健康指标要达到高收入国家水平,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2岁左右,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33%。
规划突出三大特色
满足民众更高健康需求
“党的十九大强调要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今天出台的‘健康厦门2030’行动规划正是对健康中国战略的具体落实。”厦门市卫生计生委党组书记、主任姚冠华介绍,规划突出了厦门分级诊疗体系、健康大数据服务平台、健康厦门保障体系三大特色。
在“慢病先行、三师共管”分级诊疗体系方面,厦门将注重康复早期介入,设立心脑血管、糖尿病、恶性肿瘤、精神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重点慢性病防治专项,实现社区重点慢性病服务与管理全覆盖。持续开展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加强健康危险因素监测和数据共享利用。到2030年,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慢性病健康管理。
在构建健康大数据服务平台方面,厦门将积极推进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项目建设,并规范和推动“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推进“互联网+分级诊疗+医保结算”,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共享利用,提升百姓健康服务获得感。
完善15分钟健身圈
人人身边都有健身指导员
在形成健康厦门保障体系方面,厦门将强化健康厦门“体制机制、健康筹资、健康人才、食品药品安全、健康法治”五大保障,以满足人民群众对更高水平的卫生与健康服务需求。
“下一步就是加强健康的投入,继续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整合所有医疗系统的信息资源,就是将居民所有相关的信息资源互联互通,最终实现信息惠民、信息便民,改善群众的就医体验。”姚冠华主任称,《行动规划》还将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为了让大家都动起来,厦门将加大健身场所设施建设,加大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力度,完善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力争到2020年,每万人拥有全民健身站点5个以上,每个站点有2名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社会体育指导员达1万人以上。
提高信息化水平
让医疗安全更有保障
在昨天发布的《“健康厦门2030”行动规划》中,提高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信息化水平成为其中的重点之一。当前,厦门多家医院正积极在医疗信息化方面进行探索,取得了不少成绩,未来厦门也将根据规划在医疗信息化领域加快发展,并通过信息化推动医疗联合体建设。
昨天上午,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学部药士们正使用手持PDA在药架上快速地扫码取药,药品条码一旦扫描错误,手持PDA就会震动报警提醒医护人员,大大降低了取药出错的频率,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借助信息化手段,和几年前相比第一医院的药房面积缩减了60%、效率提高了50%,最重要的是发药的精准率提高到了98%,工作不到两年的药士已经可以掌握过去需要五年才能掌握的药士技能。
除了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厦门多家医院也都在积极尝试采用信息技术提升医疗安全水平。比如第五医院从去年开始就对医院的电子病历、检验系统、影像系统等信息系统进行全面改造,实现了全院的互联互通,还借助信息化手段,探索医疗联合体建设。 (海峡导报记者 李方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厦门最大安商房配套电力工程送电 满足50002024-12-25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