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厦门晚报报道 在任何一处公共场所,路上、车上、餐桌上,甚至卫生间,都不难看到这样的场面:人们低着头,盯着手上的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他们被戏称为“低头族”,而这一族群已从成年人向青少年甚至幼儿蔓延,连两三岁孩子也迷上“手指运动”,爱抢大人的手机玩游戏。
“考得好,就给我买部手机。”“给我买个IPad。”最近,各学校的期中考刚刚结束,六一儿童节将至,许多孩子向父母提出了这样的奖励要求。
对此,不少家长既担忧又无奈:在信息时代,这样的要求并不过分。但为了孩子的健康,他们又希望让孩子“抬起头来”。
烦恼
孩子哭闹,拿出手机一哄就安静
“妈妈,如果我考95分以上,你就给我买一部手机好不好?”女儿第一次提出要求时,陈女士并没有放在心上。她的第一反应是:一个8岁大的小屁孩,买手机做什么?
然而,当女儿再三提出想要一部手机时,陈女士才注意到,不知何时开始,女儿的同学们多半都已机不离手。路上,常看见背着书包的小学生,一边走一边埋头玩着手机。带孩子去串门,几个小孩子凑在一起不是玩电脑,就是鼓捣手机。
“小孩子都在长身体阶段,整天手机不离身,对健康肯定不好。”陈女士担心地说。
许先生面临的问题,更让他困扰。他的孩子才3岁半,他平时很注意不让孩子接触电子产品。但是,有一次朋友到家里来玩,无意中把手机拿给孩子玩游戏,结果一发不可收拾。
现在,许先生的孩子只要一看到手机就吵着要玩,他甚至还会从手机上下载游戏。有时候孩子哭闹,家人拿出手机一哄,马上就安静下来。
家长限制用手机,孩子偷买卡上网
“手机不离身,我也知道对孩子不好,可是管不了啊。”江女士的儿子上初二,学校不让带手机,他一回家就玩,有时候晚上睡觉躲在被窝里还在看手机。小小的屏幕发出的微弱光线,会影响视力,江女士天天念叨,孩子却不听。
吴女士不像江女士那么无奈,她主张从小严控孩子使用电脑的时间。她给家里的电脑设了密码,孩子学习需要用,得事先“打报告”。周末,她允许孩子玩一两个小时,但绝对不能超时。给孩子用的手机,只能打电话和发短信。她说,以后孩子有自制力了,再让他自己安排。
对于家长的这套管制方法,有些孩子“下有对策”:偷偷再买一张卡用来上网。记者调查发现,现在中学生手中的零花钱都不少,攒钱买手机的也不在少数。而为人父母的,多半还蒙在鼓里。
调查
五成青少年,每日上网超过两小时
曾有机构做过一项调查,一半受访青少年平均每天上网超过两小时,54%的受访者在家吃饭仍机不离手。
记者与“低头族”交流时,发现在他们身上普遍存在的一些现象。比如,出门忘了带手机,就会感到恐慌,担心自己与这个世界隔绝;躺在床上准备睡觉,习惯性地掏出手机上上网、看看留言、刷刷微博,否则难以入睡。
喜欢追逐流行时尚的女生,把手机变成了重要的个人配件,不停更换精美新奇的外壳。当被问及“经常使用手机做什么”时,学生们的答案基本是上微博、QQ聊天、逛论坛等。
对随时随地上网的需求,厦门一中高三学生小方的回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他说,手机上网能更便捷地解决一些事情,与人沟通、查阅资料、了解新闻等。尤其是在互动方面,刚发的微博,几分钟就会得到很多人回复,能在短时间内与更多的人沟通,不是很好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厦门港首次出运超重型储能集装箱2025-02-24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