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七月,对闽南人来说是颇为重要的一个月份。这个月份,对于石狮苏厝村的村民来讲,也是特别的。因为在这个月份里,村民们能够看到12年才出现一次的结纱塔艺术,它是一种巧夺天工的民间技艺,更是民间百姓对未来美好生活的一种希冀。
从农历七月初一开始,石狮宝盖镇苏厝村里就开始热闹起来,因为今年苏厝村重现了1927年之后就失传的技艺——结纱塔。
何为结纱塔?它背后又有什么故事?据苏厝村老年协会会长苏振志介绍,结纱塔源于我国台湾地区,因明朝期间台湾很多地方都是渔村,渔民们祈求海上作业平安,通常会在船上扎起纱塔悬挂在渔船上,以保平安。后来,它便成为一种民间的祈福方式。
据说,早年苏厝村一位乡贤苏某常年外出经商,时逢兔年的农历七月携带家眷回乡。为了能够平安归家,他向天祈求并许下愿望,如果能够平安返回家乡,以后每逢兔年的农历七月,他都会在家乡结上一座很大很美的纱塔。后来,苏某安然返乡,便到处购买材料,邀请能工巧匠前来结纱塔,历经半年时间才完成各项工序。
纱塔结成,技艺绝伦,七层六面,塔中木梯可登最高层观远景,添油祈求平安。每层油灯照明,纱塔上的人文景观、名胜山川、飞禽走兽,各种图案在火光中彰显精彩,十分壮观,消息传开后,尽管昔日交通不便,还是引得福州、莆田、漳州等地的民众前来观看,此后每逢兔年,苏厝村内都会扎起纱塔让游客们观赏祈福。作为一种民俗活动,结纱塔在民间盛行许久,可惜至丁卯年(1927)之后,失传已近百年。
今年,苏厝老年协会牵头,集思广益,村民们协力集资,邀请漳州平和手艺师傅胡江山团队,于4月份开始制作纱塔,历经3个多月的时间,重现了百年前的技艺。
“纱塔的制作过程并不容易,有七层六面近20米的高度,前期主要通过查阅图片、口述、资料,确定好整体造型和细节设计,仅草图就改动了好几个版,模型也做了好几个,最终才有了这个作品。”胡江山说,为了更好地呈现这个纱塔,他花了很长时间做前期的打磨工作,尤其是塔身上龙、凤的制作,耗费了大部分的时间。
苏振志告诉笔者,以前纱塔以杉木为骨,要提早一年出发到闽江上游选材。通身用纱绸包裹,色彩艳丽,绸上用走马灯的方法绘有人物故事、山水风光、花鸟鱼虫、飞禽走兽,塔也是雇请专门的师傅来建造的,工程和造真塔差不了多少,内部中空,有扶梯可以直上塔端。塔顶架起油锅灯,在农历七月,整月不分昼夜点燃,油灯将整座塔照得明亮,寓意薪火相传。如今所选用的材料和制作的工艺虽有些许不同,但是最大程度复原了百年前纱塔的模样。
眼下,结纱塔民俗活动正在按照市级非遗项目的申报要求,进行详细的资料补充,做好申报前期的各项准备,按照申报批次进行申报。
(陈嫣兰/文 郭雅霞/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什么是浮粿?闽南美食浮果要如何制作?(图2014-07-25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