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两天就是“小暑”了。此时暑气上升,天气炎热,但还未到极点,同时正值三伏天的初伏前后,入伏后暴雨形成洪水,称为“伏汛”。在华北地区的汛期一般始于6月末至7月初,结束于8月底9月初,且雨量都集中于汛期。此时暑热与暴雨交错,也就是暑湿交错。广东民间每逢三伏天、大小暑都爱煲冬瓜荷叶汤来消暑防暑。鉴于此暑湿交错的天气,在这传统的汤水上加入利湿消肿的中药猪苓、泽泻,效果更佳。
[材料]老冬瓜600克,鲜荷叶半块至一块,猪苓、泽泻各12克,苡米100克,鲫鱼一条,猪瘦肉150克,生姜3片。
中医认为冬瓜性平味甘、淡,有消暑湿、养胃液、涤秽、消痈、行水、消肿之功。冬瓜皮、冬瓜仁均为消暑利水的中药,所以中医和民间都认为在大暑热天时煲冬瓜汤,一定要连皮连仁,而且要挑老的。现代营养学认为,冬瓜除了与瓜类一样含有的物质外,还含有丙醇二酸,对防止人体发胖,增进形体健美具有重要作用。荷叶能清热解毒,升发清阳、凉血止血,且解暑力尤强,常用于暑热烦渴、暑湿泄泻,以鲜品入汤,其气味尤清香。猪苓、泽泻是广东民间夏日煲清热祛湿汤时常一起搭配用。它们均为味甘、淡而性平或寒,猪苓利水祛湿,用于小便不利、水肿、泄泻、淋浊、带下;泽泻去水利尿,清热渗湿,长于痰饮眩晕、水肿胀满、高脂血症。现代药理还认为猪苓有抗癌、抗菌的作用。苡米能健脾渗湿、清热排脓、除痹止泻,为药食兼之的夏日佳品。鲫鱼鲜美甘甜,能补益利水,尤宜夏日汤品之用。诸料合而为汤,清热清暑、健脾祛湿,清香可口。
[烹制]各汤料洗净。老冬瓜连皮、仁切厚块;猪苓、泽泻、苡米均浸泡;鲫鱼宰洗净,慢火煎至微黄。溅入少许清水,与荷叶、猪瘦肉、生姜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3000毫升(约12碗量),武火滚沸后改文火滚两小时,调入适量食盐便可。此量可供3-5人用。佘自强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