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伍之中,他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奋勇杀敌;阡陌之间,他带领群众拓田兴水、发展农业;耄耋之年,他依旧不忘初心、默默奉献。张春金用最真切的情怀、最朴实的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本色和担当。
弱冠之年 从军报国
1927年2月,张春金出生于今泉港区前黄镇后张北坑村的一户穷苦家庭,由于家境贫寒,他没有上过一天学。他的少年时期,社会动荡不安,百姓流离失所,保家卫国的志向便在幼小的张春金心中播下了种子。哥哥被国民党反动派抓壮丁之后音信全无,更坚定了他成为革命军人、报效国家的信念。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打响。1951年,惠安县人武部向全县招募志愿兵,张春金获悉消息后心动了,他时刻关注征兵信息,经常偷偷跑到村部打听情况,此时张春金的母亲正卧病在床,一旦他去参军,母亲怎么办?眼看征兵截止时间越来越近,张春金寝食难安。
知子莫若母,张春金的小心思未能瞒过病床上的母亲。她把左右为难的张春金叫到床前,语重心长地对他说:“阿金,你有一颗赤子之心,阿母虽然身体不好,但还有你的两个妹妹能照顾我,你放心去吧,阿母在家等你凯旋!”在母亲和妹妹的支持下,张春金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圆了少年梦。
入伍不久母亲就离世了,身在军营的张春金未能见母亲最后一面,这成为他一辈子的遗憾。怀着对祖国的忠诚和对母亲的愧疚,张春金在战场上奋勇杀敌、保家卫国,其间还荣立了两次三等功。1954年,张春金与同村姑娘结婚,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1956年6月,复员还乡。
身先士卒 垦田兴农
返乡后的张春金一穷二白,一间老房子由于长期没人打理,破损严重、到处漏水,他一时也没有能力修建。所幸岳母心善,见夫妻俩无处安家,就借了一间房子给两口子,住了整整六年。
1957年,惠北开始大兴水利。张春金被调派参与水库建设,带领一支队伍先后投入到菱溪水库、泗洲水库、石门坑水库等水利工程建设。因为特别能吃苦,又能身先士卒,很得队员的信任和尊敬,张春金带领的小队成绩长期名列前茅,他也多次获得上级的嘉奖。
在那个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是当时的重中之重。因为北坑村的农业产量一直较低,1958年,被寄予厚望的张春金于回到村里,任生产队队长。自此,开启了张春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一生。
北坑村周边多山,适合耕作土地少。虽然有三条溪流从村中穿过,但都是河面宽、水位低,不利于农业灌溉。为增加耕地面积,张春金带领生产队队员挖河、垦荒、堆田,把河中的淤泥挖出来,堆积在河岸两侧,既挖深河床提高蓄水量,又资源利用平整形成水田,一举两得。此外,他还带着队员挖山造梯田,把陡峭的山体变成旱地。在张春金的带领下,北坑村的粮食产量大大提升,每年的公粮任务都能超额完成。至今有老农忆起当年的岁月,都会对张春金竖起大拇指。
大公无私 家风淳朴
1980年,分田到户,张春金卸去担任了22年之久的生产队长一职。22年里,他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积极参与地方建设,发展农业生产,多次获得上级表扬,是深受群众尊敬的好队长。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在这22年里,张春金没有为自己谋一分利,没有为子女徇一回私。
张春金育有三子三女,是一个大家庭,但家中只有一块一百多平的宅基地。曾有人劝他多要几块宅基地,留着给子女分户、盖房之用,都被张春金严词拒绝了。每每说起这事,妻子总会悄悄抹泪,而子女也偶有怨言,但张春金总是笑呵呵地说:“我留再多有没用,要靠自己的能力去发展,子孙赚的才是他们自己的。”
卸任后的张春金没有闲下来,养牛、种地,田间地头处处有他辛劳的身影。除了操持自家农田,闲暇时他还会帮村民耕地,87岁高龄时还能下田耕地。看着年事已高的父亲仍不知疲惫地劳作,长子张国兴经常劝他:“不要做了,又不愁吃穿”,张春金总是呵呵应下,第二天一转眼又扛着锄头出门。淳朴的家风,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几个子女,每个孩子都很出色,一家子和和美美、其乐融融。
老骥伏枥 不忘初心
张春金非常热心村里的公益事业,主动帮助困难家庭解决问题,经常陪村里的孤寡老人聊天、解闷,耐心倾听老人们的诉说,开解安慰他们。
2020年,全国上下团结一心对抗新冠疫情。93岁高龄的张春金也时刻关注着疫情态势,多次提出捐款意愿,支持疫情防控工作。考虑到老人家年事已高、不便外出,家里人始终没有答应。2020年3月,在张春金的一再坚持下,长子推着轮椅上的他来到后张村委会,老人双手颤抖着拿出2000元钱交给村委会工作人员。老人动情地说:“我腿脚不便,帮不上什么忙,平时都是国家照顾我,现在国家有难,我出不了力就出点钱吧,这是我的一点心意,请你们一定要收下。”这是一名老兵最朴实的话语,虽然“战场”不同,但他用相同的姿态和情怀,一路书写着军人的风采和担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周祖翼赴篮球比分直播:宣讲并调研2024-11-11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