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托业发展研究报告(2013)》在京发布
信托业经历了五年的井喷式增长,管理资产规模突破10万亿元大关,成为仅次于银行的第二大资产管理行业。但伴随着三中全会深化改革、泛资产管理市场格局初具雏形,以及客户需求的多元化,信托业未来将面临怎样的改革洗礼?为探究中国信托业未来业务发展模式和行业转型方向,11月28日,平安信托与麦肯锡咨询公司在北京联合发布《中国信托业发展研究报告(2013)》并召开新闻发布会。
平安信托董事长兼CEO童恺在发布会致辞中表示,伴随着中国金融体系建设的不断深化,信托行业未来的发展需要进一步明确方向,探索行业持续增长的发展引擎;信托公司也需要在此过程中,建立属于自身的核心能力和竞争优势。平安信托与麦肯锡希望通过这份报告,让广大投融资客户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信托行业,了解其所能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以及为客户带来的独特价值;也希望这份报告可以让更多的人来关注和了解信托业。
麦肯锡全球董事徐军就《报告》核心内容进行了解读。他认为,信托行业面临转型危机,在明确转型方向的基础上,还要尽快建立一系列转型经营能力与平台,并配以监管环境和行业形态方面提供的优越外部土壤,信托业可以期待行业发展的黄金十年。
亟待转型信托业走到十字路口
五年的迅猛发展之后,信托业已成为了中国金融行业中仅次于银行的第二大主体,但是行业高速发展的表象下隐藏着危机。
信托业在中国是一个特殊的存在,是特殊金融牌照下驱动的业务组合。当前,中国的信托公司主要从事两大业务模式。一是私募投行业务,即撮合有融资需求的企业/机构客户,和有投资需求的高净值客户和机构投资者。这个业务模式贡献了信托业收入的49%。二是通道业务,即依托信托牌照优势,帮助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投向特定的资产类别。通道业务模式则贡献了2012年信托业收入的39%。这两个占到信托业88%的业务模式都将面临波动和不确定性。
《报告》认为,如果中国市场沿承国际市场的趋势,持续放松非信托金融机构对于信托业务的介入,通道业务将在5年后走向消亡。私募投行业务具有高风险、高波动性的特点,该业务受政策监管和宏观经济影响较大,热点轮番切换,行业整体波动性较大。
仅以传统信托业务为主业的模式将遭受巨大挑战,信托行业已经走到了发展的十字路口亟待转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争春时 赶订单2025-02-13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