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5点,是南赛码头最热闹的时候
海都网—海峡都市报讯 清晨5点,一轮红日在蔚蓝的海面上升起,惠安东部沿海的边陲小镇小岞,欣欣然地张开了眼,熙熙攘攘起来。
南赛西村的南赛码头,尖尖的金黄斗笠、飞扬的深蓝色裤脚、斑驳的褐色礁石和蔚蓝的海天一线,组成了一幅壮丽的画作——《渔归·印象》。身着鲜艳传统服饰的小岞女子,三五成群地集结在码头,翘首企盼早出的渔船归来。
“来了!”人群中不知谁喊了一声,只见远处的海面上,隐隐约约出现几抹黑影,近了,明了,回来了。
由于退潮,渔船只好停在离海岸数十米的地方,船上的男人们齐力将一筐筐海鲜搬到小木船上,他们的皮肤被晒得黝黑,咧开嘴笑着向岸上招手,缓缓向岸上靠拢。
“是阿明!”年轻漂亮的女子阿丽发现了自己的丈夫,拉着伙伴们小心翼翼地穿过坎坷的礁石,向小船奔去。“今天收成不错哇!”阿丽看着一船银光闪闪的鱼虾,脸上笑开了花。憨厚的丈夫擦着汗,乐呵呵的。阿丽看上去纤弱,力气可不小,她和另外一个女子一组,挑着一箩筐的鱼虾就往岸上走,脚步飞快。“慢点,别摔着!”阿明从后面追了上来。
鱼上了岸,先要分门别类。小鱼小虾在竹筐里活蹦乱跳,女人们在巨大的礁石上或蹲着或坐着,十分熟练地挑拣,很快就分好了一筐。
正在劳作的惠安女,在水中映出美丽的倒影
在一堆的鱼虾中,有的会被用来腌制,有的会被拿到村里的市场上去卖,物美价廉。偶尔也会在一堆小鱼中发现大家伙,这可是一天的意外收获。
转眼间,日头已经跃出海平面,斜挂在天边,将这个宁静的码头染得金黄。干完活的男人,或回到家中休息,或聚在一起搓麻将。小孩子们,则在浅水的礁石边追赶着小螃蟹,老人紧紧地跟在后面护着,生怕孩子摔着。
回家,这是丰收的一天
海风轻轻地吹,吹走了满身的疲惫,对生活在小岞的人们来说,这真是充实的一天。(本网厝边记者 张帆 通讯员 沈国璋/文 摄影记者 田米/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