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网—海峡都市报讯 昨日下午,吴先生转了5000元到本报助学爱心账号上,想资助杜清水和陈宗枝,一人2500元。他说,两个男孩子都很坚强,在父亲过世,母亲改嫁或出走后,这么多年努力学习,高考中获得好成绩,非常不容易。得知陈宗枝已被“认捐”,吴先生同意将这些钱安排给其他还未被认捐的学子。
目前,已见报的寒门学子,已经有多人被“认捐”。惠安涂寨孪生姐妹,有好心人愿意出资3万元供她们读书;德化的黄丽洋、林明丽,南安的许玉玲,爱心人士的捐款也足够她们缴上第一年的学费,爱心人士欧阳先生更是通过我们,表示要一次性认捐两到三个学子,希望我们牵线搭桥。
本期见报的两位学子,林牡丹为了照顾父亲,选择了省内的高校;吕智洵为了母亲,选择了医学专业。寒门学子的坚强与感恩,令我们感动。而爱心人士的义举,如同一股股暖流,温暖我们的心。
学子档案14
姓名:林牡丹
家庭住址:德化县桂阳乡桂阳村
高考成绩:578分(理科)
毕业学校:德化八中
报考学校:福建师范大学
推荐人:德化县桂阳乡政府
五袋谷子
是家里唯一值钱的东西
几张长凳,几块木板
是父女的床铺
她要报省内的学校
因为爸爸身体不好
这样才能照顾得到
从德化县城到桂阳乡,需要一个半小时的车程。在盘曲的山路那头,昏暗、潮湿的小房子里,绽放着一朵坚强的“牡丹”。
狭窄的房间里,放着两张桌子,一张用来煮饭,一张用来吃饭,还有一个放厨具杂物的柜子。与头顶齐高的昏黄灯泡,尚不足以照亮对面人的脸。卧室呢?牡丹说,在楼上。
水泥浇注的楼梯没有扶手,地面也像被犁过似的,粗糙不平。牡丹所说的卧室有两间,一间是自己的,一间是父亲的。几张长凳,几块木板,盖上蓑草编制的席子,再添上一张草席,就是父女俩日夜卧躺的床铺。天气炎热难眠时,没有风扇,牡丹就在外屋用凳子和木板,再搭一张简易床。
每天,牡丹和父亲凌晨3点多起床,走上一个多小时的山路,到他们从村里承包的松树林割松油。这是她家每年除十石大米的收成外,唯一的收入来源。有些松油在几米高的树上,一次,父亲不小心从上面摔下来了,差点丢了性命。
割完的松油,父女俩一人一袋,背着下山。爸爸能背50多斤,小小的牡丹也能扛个十几斤。她还跟记者“炫耀”:“我和爸爸一人一把刀,每天割完油回来就一起磨刀。磨刀是有讲究的,要磨挺久的。”
牡丹的父母都是丧偶后二婚,婚后关系不好,甚至长时间分居,牡丹自小就很少得到过母爱。不过,因为是老来得女,爸爸特别疼爱她。小学五年级开学的前一天晚上,爸爸冒着大雨出门四处借钱给牡丹筹学费。当时,看着父亲在夜幕下的背影,小牡丹哭了,她委屈地想,为什么自己家里没钱。提起这件事时,长大了的牡丹又哭了,因为雨夜那个佝偻着背的父亲刺痛了她的心。
去年,妈妈患癌症去世,奶奶病重过世,牡丹高考落榜。面对这一波接一波的打击,爸爸虽然心里难受,却反过来安慰牡丹,不要放弃。他说:“好好读,不要担心钱的问题。”
经过一年的补习,牡丹总算让自己越过了本一线,她搭着父亲的背贴心地说:“我要报省内的学校,爸爸身体不好,这样才能照顾得到。”
学子档案15
姓名:吕智洵
籍贯:南安市眉山乡田内村
高考成绩:603分(理科)
所在学校:国光中学
录取院校:福建中医药大学
生活的重担
压弯了父亲的脊背
压垮了母亲的健康
当医生是智洵的夙愿
他盼着学到本领后
亲自为母亲开剂良方
田内村群山环绕,是有名的穷村。智洵的家就在大山脚下,5年前翻建的房子,全靠亲友帮衬,拉下近万元外债。至今还没有装修,家徒四壁。
智洵的父母只是普通农民。闲时,父亲在乡里一家建材厂做搬运工,每天傍晚出发,凌晨归来。逾百斤重的货物,让这个刚过不惑之年的汉子,脊背早早就弯了。早年,母亲在建筑队做过短工,不堪高强度劳动,患上骨质增生,落下腰酸腿疼的病症。
父亲吃过没文化的苦,只盼两个孩子能学有所成。好在,姐弟俩都争气。3年前,智洵的姐姐不负众望考上大学,靠助学贷款和打零工支撑学业。如今,智洵也不甘落后,考入心仪大学的医学专业。从小就看着母亲备受病痛折磨,当医生成了智洵的夙愿。他盼着,自己学到本领后,能亲自为母亲开剂良方。
大学学费是6000元/年,这对于智洵家来说,是笔巨款,相当于父亲不吃不喝当半年搬运工的酬劳。为减轻家里的负担,高考一结束,智洵就找了一家工厂打工。他算了一笔账,到九月份开学前他可以赚两千元,够自己的生活费了。
对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智洵没有做多少规划,只有认真读书。他说,找个好工作,让家里人过好日子,就是他的梦想。(本网记者 韩影陈劭珣 田米见习记者 陈秀洪魏丽 文/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