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网12月26日讯 清末著名“红顶商人”胡雪岩曾与安平商人林瑞岗交好,还为林瑞岗所主持的“上海助赈公所”捐了大笔款项。林瑞佑、林瑞岗是清末安海走出来的亦商亦官的一对亲兄弟。幼年赤贫,中青年经商,后又受朝廷册封“三代俱从三品”。低调行善的林氏兄弟的资料如今只在诸多碑记和族谱中存在,最近安海林氏后人正努力挖掘兄弟俩的史料和实物,希望还原先祖的人生经历。
碑记和老厝见证义举
在安海百年老校培基小学操场边,一方清光绪年间打造的“明善堂碑记”躺在水泥地上。对文史不了解的话,或许没有人会留心它的存在。这方石碑记载了安海明善堂的宗旨和兴办的过程,对兄弟俩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有清晰的阐释。
现存的明善堂碑记高146厘米,宽70.5厘米,碑文皆竖排,共计14行字。其实原碑的下半部分已经不在了,学者根据民国年间的《安海志》手抄本还原了碑文的内容。从中可以看出明善堂设置于光绪九年,兄弟在创办之初捐赠“白金五千元”,还有其他乡贤的捐助补充。兴办明善堂的目的在于发放救济金、施棺送药,协助调解民事纠纷等。原来明善堂旧址就在安海培基小学内。校长林春金说,学校计划设置一堵文化墙,到时候会将碑记重新立起,摆放在重要位置。
安海镇大巷内,在林氏后人的带领下,我们寻访了林氏兄弟的两座老宅子,以及原来配套的园林。老厝雕梁画栋体现着主人非凡的财力和审美情趣,将惟妙惟肖的生活场景、吉祥祝福浓缩在石木雕刻中。后人担心建筑构件失窃,还为大门口的构件装上了玻璃防护罩。因为年久失修,当年气派的老宅有几分黯然失色。房屋和园林后来逐步被占用和改造,规模也大不如从前。
老宅的院子旁还横躺着一块“乐善好施”的碑记,是明善堂以前的捐资芳名录。这块碑高215厘米,宽70厘米。是光绪十年所立,详细地提及明善堂捐资者和各自捐款数量。碑文提及明善堂置办的店面的详细位置,后人介绍,兴办完明善堂后,兄弟又出资五千,置买屋宇,建置中厅,左右厢房、护厝、回向、门路以及屋后旷地,作为明善堂行善的场所。
皇帝犒赏兄弟低调处之
最近林家后人林荣宗等谋划着出一本书,把瑞佑、瑞岗兄弟俩的故事写出来,总字数达到十二万字左右。其中将大篇幅介绍兄弟俩在安海和周边地区的善举,包括修安平桥、资助育婴堂和其他桥梁、宫庙。
书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光绪九年秋,瑞岗梦见西桥(安平桥,记者注)淹死多人,一觉吓醒,便于兄长瑞佑商量独资重修安平桥,瑞佑以“君子不独占其美,独享其誉”之理,希望让众人都有参与的机会。南安大富豪蔡浅闻讯,赶来安海找林家兄弟,要求参与,双方共同出面倡议重修安平西桥。
安平西桥于光绪九年十月动工重修,林家兄弟出面聘请晋南两地的士绅共二十二人作为董事监修,共重建桥墩基石计十五墩二十三坎,翻修了西桥的破损的桥面,重建桥上两座憩亭,一座碑亭。另外新建一座前往曾庄的小桥,再修建后溪、五块、大潭、下尾等桥。历时三年,全桥竣工,焕然一新,共用去银元一千六百三十元。
在安海的诸多碑记中,林家兄弟的名字都有被提及。比如“安平镇龙山寺重兴碑记”里,兄弟捐款“捌百六十员”;著名的安海东桥、洛阳桥重修碑记中,还有庵前桥、霁云殿,乃至金门的金门桥的碑记中。
他们甚至将慈善机构办到了上海,时间早于在老家安海。光绪四年,弟弟瑞岗在上海与朋友一起成立慈善机构。好友胡雪岩响应瑞岗的倡议,不仅自己捐出两千两白银,还以庆余堂的名号屡次捐银相助。瑞岗去信安海,告知兄长瑞佑中原灾情严重,让他在家乡募集善款,汇往上海,捐赈灾民。
林氏后人介绍,光绪四年,朝廷就曾下旨嘉奖林家兄弟。朝廷赐封林瑞佑同治衔、林瑞岗运同衔,并诰赠林家三代俱从三品。兄弟回到安海,光绪皇帝即着礼部,赐林氏兄弟“乐善好施“字样,准予在原籍安海街自建牌坊。但低调的林氏兄弟并没有大张旗鼓建造石牌坊,而只将御赐的匾额挂于大门之上,如今林氏后人认为匾额在私人藏家手中,而《安平碑拓录》则说已“毁于文革”。(N海都记者 吴月芳 田米 文/图)
图集推荐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回到顶部
电话:0595-28985153 传真:0595-22567376 地址:球探体育比分:篮球比分直播:市丰泽区田安南路536号五楼
CopyRight ?2020 闽南网由福建日报社(集团)主管 版权所有 闽ICP备102065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9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