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年的巡山护林防火,他不但要克服艰苦的工作环境,还要忍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孤独和寂寞。而几年前,林区甚至还不通水电;
与他相伴的,只有一条狗、一部收音机、一片茫茫山林;
他,就是刘采法,市劳动模范、市林场的一名住点护林员。这一住,就是36年。
最盼望看到同类
从龙洞山道进去不远,隐约看到一座绿荫半遮的房子,这就是刘采法的住处。刚刚走近,一条黄灰相间的大狗就咆哮着“招呼”上来。此时从小道另一端闪出一人,一边呵斥着狗一边快速走上前来。刘采法闻声出现。
老刘的话太少,说起龙洞才能打开话匣子。龙洞峪以著名的济南八景“锦屏春晓”为终端,上溯又分为几条支峪,其中最南端的一条支峪接近末端处有一座较高的山峰,名叫黑峪顶,黑峪顶东坡半山处有一护林点,这就是济南林场最著名的黑峪林点。说它著名,是因为“偏僻、孤寂、艰苦、广袤”,也因为这里曾出现过一位坚守林点30多年的全国劳模黄宜进。
黄宜进临近退休之际,林场公开选拔接班人。然而报名者寥寥,老刘虽然不是党员团员,林场征求意见时,沉默寡言的他没有犹豫,说了一个字:“好。”
从马蹄峪到黑峪再到佛峪,没有走不到的路,没有踩不到的沟坎,更没有被老刘遗落的树,进龙洞他闭着眼都能摸进摸出。这片山、这片林,经常几个月见不到外人出入。山中不知时日过,巡山是老刘排解寂寞的方式,他最盼望的就是能看到同类——“人”,希望这些进山人前来问路,这样就可以闲扯一番。那种感觉,就像久别重逢的亲人。
美景在脚下、在肩上
老刘工作地点在罗圈峪林点,这是整个龙洞林区的南大门,管辖面积约7000亩左右。没有领导随时调度,也没有同事监督,每天早上雷打不动7点多出门巡山,多数情况下身后还跟着一条狗。他给自己安排了两条巡山线路,每天走一条,两天就能把辖区走一遍。老刘说,龙洞林区涵养的是大量侧柏林和部分针阔叶混交林,相当易燃,一旦起火后果不堪设想。他的作用就是劝阻游客用火,一旦发现火情立即处置。
每年11月初至次年6月底是防火期,这期间老刘基本不安排休息日,逢年过节也坚守岗位,其他月份他通常一个月回长清老家一次。有时候,他靠着和家里、场部的联系,才知道某个节日快到了。因为长年驻守林区,多年来他和妻子一直分居两地,80岁高龄的父亲体弱多病,母亲脑血栓瘫痪在床,家庭重担都落在妻子身上。长期的生活压力使妻子不堪重负,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重重困难面前,刘采法依然坚守工作岗位,默默地担当着这片山林的“守护神”。愿为青山献此生
36年如一日,每天巡山按10公里计算,刘采法已经走了10多万公里。在这个躁动的时代,他的行为已成为超功利的壮举。习近平总书记在写给焦裕禄的《念奴娇》中这样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刘采法只是个普通的护林员,却同样做到了造福一方。
愿为青山献此生。大好的年华、满腔的爱,都奉献给了既不会说话、也不会恩惠他一个人的秀美山林。
36年,一个人、一条狗、一片静谧的山林。 (本报记者刘钦涛)
(原标题:36年,那人那狗那片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罕见出土五件古代“蒸锅”,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