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自曝GDP“注水”:刺破泡沫更要放下包袱
据新华社天津1月19日电 继辽宁之后,进入篮球比分直播:以来,辽宁、内蒙古等多地主动曝出GDP“注水”。专家表示,GDP“泡沫”必须早日捅破,加速推进高质量发展。
多地自曝GDP“注水”
天津市统计局副局长褚丽萍19日在2017年天津经济运行情况发布会上表示,因天津一直未统计注册在滨海新区、但未在当地生产的企业的产值,滨海新区调整后的GDP对全市GDP没有影响。就在11日,天津滨海新区宣布挤出“水分”,不再重复统计注册在当地、但未在当地生产的企业的产值,将2016年的GDP从10002亿元调整为6654亿元。而在过去一年里,滨海新区一直顶着“首个万亿级国家新区”的光环,得到广泛宣传。
无独有偶,新年伊始,内蒙古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上“自曝家丑”:自治区政府财政收入虚增空转,部分旗县区工业增加值存在水分。经财政审计部门反复核算后,内蒙古调减2016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30亿元,占总量的26.3%;核减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900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40%。
最早自曝GDP“注水”的省份是辽宁,2017年初,辽宁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承认“所辖市、县财政普遍存在数据造假行为”。记者了解到,在2011年至2014年,辽宁省所辖市、县累计虚增财政收入约占同期财政收入的近20%。
经济数据注水恐怕不限于上述地区。2017年12月,审计署公布了2017年第三季度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跟踪审计结果,披露云南、湖南、吉林、重庆4个省份的10个市县(区)存在虚增财政收入15.49亿元。据了解,多年来,地区生产总值汇总数据高于国内生产总值数据早已是公开的秘密。
弄虚作假歪招多
记者梳理各地曝光的经济数据造假案例发现,向GDP“注水”的途径“五花八门”,“招数”主要可以归结为三种:
一是财政空转。内蒙古全区经济工作会议曝出“财政收入虚增空转”,对“空转”这一概念,天津一家国企负责人用实例给出了解释:过去每到年底,有关部门经常会要求其交一些税费,转年再通过其他方式退还,这部分钱被“空转”计入了财政收入。
二是重复计算。滨海新区官方表示,以往GDP统计以公司注册地为标准,但许多公司实际生产都在外地,造成GDP两地重复计算,因此将GDP统计口径由注册地改为在地。
三是故意虚报。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时任辽宁省有关负责同志在代表团审议时举了省内弄虚作假两个例子:有一个镇,一年财政收入160万元,最后报成2900多万元;一个市,规模以上企业只有281家,却上报成1600多家。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汪德华表示,“注水的数据”扭曲了GDP的真实性,误导了中央部署经济决策,如果不早日刺破这种虚假“泡沫”,必将对经济稳定运行造成影响。
专家呼吁:放下“数字包袱”
为什么中央三令五申禁止,地方依然有“注水”冲动?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杨志勇表示,就财政空转而言,空转一下,就是为了让财政收入指标更好看,让经济数据更漂亮。多地官员自我剖析认为,是难以割舍的“速度情结”和“数字崇拜”在背后作祟。
汪德华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新的发展理念指引下,改变传统唯GDP政绩观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什么时候地方领导眼里不再只有GDP,GDP造假才有可能烟消云散”。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学术委秘书长冯奎说,对经济数据中的“水分”不能一“挤”了之,必须严肃问责,才能抑制一些干部的“注水”冲动,同时,党政干部也必须认真分析挤出水分后的经济状况,真正从转型升级、寻找新动能上下功夫,实现“深蹲起跳”。(记者李鲲、毛振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祝贺!我国最大“沙戈荒”光伏项目成功并网2024-12-19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