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内求职现场(资料图)
今年9月份,台湾失业率为4.32%,失业人数49.1万人。在今年上半年,台湾平均每月失业率为4.17%,平均失业人数大约47万人。
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王建民研究员称,这个数据是名义失业率与名义失业人数,实际上,台湾把50万左右的无酬家属工作者视为就业人口,若将这部分扣除,台湾失业率在8%以上,失业人数达到百万左右。
与实际高失业率相伴而行的是,台湾不少企业找不到合适的人才,岛内《远见》杂志称,当前民间缺工率高达16%到20%不等。台湾一家人力公司最新调查显示,七成多企业感受到“人才荒”,找不到合适的人才,“征才”与“留才”已成为企业用人的两大难题。
这是咋回事,台湾劳力市场的这种“悖论”,究竟怎样形成的?
现象1
失业率节节攀高
就名义失业率而言,台湾在上世纪几十年经济飞速发展时期,很少超过3%。本世纪以来陈水扁当政8年期间,据导报记者综合台“主计处”公布的每年数据,计算出平均每年失业率为4.27%。
这些年来,失业率超过4%,在岛内被认为是“明显上升”,超过5%就被视为“严重”。在扁执政8年中,有一年超过了5%。
所以马英九参选2008年台湾地区领导人时,提出了最重要的“633”承诺,即GDP年均增长率达到6%以上,人均GDP达到3万美元以上,年均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这些目标在马两届任期内,现在看来都极其难以兑现。
在2008年到2011年马的第一任期内,导报记者按照“主计处”公布的每年数据,计算出这期间台湾平均失业率为4.90%,其中在2009年创下历史最高水平5.85%,当年平均每月失业人数达到63.9万人。
由此可以看出,台湾名义失业率走高正在成为趋势,而实际失业率高企也正在成为现实。
今年来台湾经济增长率预估值连续9次调降,从“保四”变“保一”,相应的失业问题也逐月突出。王建民研究员表示,一度下降的失业率自年初以来持续升高,尤其是青年失业问题更为突出,成为马当局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现象2
博士流浪与人才荒
与此同时,台湾“人才出走”的呼声日益高涨,马当局甚至把人才危机视为“国安”议题。今年8月,台“国科会主委”朱敬一指出,台湾已经进入“人才断层”期。为何硕博士人数持续暴增,人才却会有“断层”?原因之一,是台湾的博士们被迫出走。
最近10年,台湾163所大学院校培育的博士毕业生,从一年1500多人增加到3800多人,增长了大约一倍半。这些博士生被当成“学术工作者”来培养,可是大学教师职位增幅,却远不及博士的增长速度。据《天下》杂志介绍,从2001学年到2011学年,大学老师职位仅扩充了一成二,从4.4万人增加到5万人。
于是,博士开始“流浪”,2006年起岛内有了“流浪博士”一词。正如《天下》所描绘的,“深色西装,计算机和公文包,沉沉地挂在肩膀上,才走出高铁站已经汗流浃背,他看来像个业务员。只不过,公文包内唯一的产品是他自己,以及厚厚的博士论文”。
一名博士生不无怅然地说:“台湾不缺人才,缺的是舞台,我们只好到别的地方找舞台。”博士、教授纷纷高飞大陆、香港、新加坡等地,大学毕业生也纷纷奔赴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做劳工。台湾人才流失,正在频闪红灯!
探因1
低薪资惹的祸
无论是高端人才出走,还是普通大学生外移,高薪都是非常重要的考量。他们觉得,在岛内人才太廉价,因而即使远走澳洲做苦力,也强过留在台湾被“轻忽”。
就台湾上班族的薪资来说,如今他们平均每月收入大约为45000元(新台币,下同),而在2001年,他们每月收入就达到43000元,如果考虑到物价因素,他们的薪水实际上不如十年前。
拿台湾底层的劳工来说,还有近百万人(包括75.7万名本地劳工及22.6万名外来劳工)每月的基本工资还不到19000元。前段时间,台“劳委会”提案要给他们提薪,台“行政院”只通过了“有条件”的提薪,使得当时的“劳委会主委”王如玄愤而离职。
作为高端人才的教授或高级经理人,也受到“肥猫条款”的严格限制。他们如果待在公立大学或财团法人单位,薪水拿得稍微高一点,往往被视为“肥猫”而加以痛打,许多“海归”的薪水是“对折之后再对折”。朱敬一痛批所谓的“打肥猫”,其实就是“民粹、平头主义”。
更有学者指出,台湾正在从上世纪的“均富”社会,迈向新世纪的“均贫”社会,大家要穷一块穷,因此人才不断流失。
台《工商时报》一篇社论称,薪资难以提升,根本原因是台湾在全球化生产链里,一直处于代工的地位,所创造的附加价值日益微薄,微薄利润分配给员工的薪资就不可能高。
探因2
人力供求相脱节
为何一方面是高失业,一方面是人才荒?照理说,高失业意味着人力供给远远超出需求,人才荒则意味着人力供不应求。
薪资低造成人才流失,造成人才荒,既然是这样,那么企业为何不提高薪资留住人才?可是失业率屡屡走高,表明人力供过于求,企业当然没有提薪动力。
这中间,究竟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台湾《旺报》近日一篇社论指出,台湾薪资低是人才供需失衡的结果,长期以来,台湾人力在量与质上都有供给过剩的问题,造成各阶层薪资普遍偏低,以台湾的经济结构而言,中、高阶人才供应太多,而基层人才太紧缺。
根据台“教育部”统计,1994年全台高职毕业生占当年毕业生的68%,2011年高职毕业生只剩48%。这些逐年减少的高职生到哪里去了?绝大多数到了综合性大学。
供给层面,人才越来越高级;需求层面,却没有与供给面一同升级。在陈水扁执政期间,台湾产业外移速度达到高峰,相当多的就业岗位随之从岛内外移,而岛内留下的产业也没有很好地升级换代,所以对技职人才的需求仍然很大,而对高端的科技研发、创意设计、品牌营销等人才需求不旺,便造成了许多人找不到工作、许多企业招不到工的怪现象。
因此,在失业率偏高情况下,台湾还要不断引进大量外劳,以满足企业的需要。王建民分析,这一看似矛盾的现象,反映了新一代青年人在就业市场上要求高,不愿做艰苦的工作,企业相应职位少,又因企业提供的薪资偏低,人员外流加快,造成高失业与人才荒并存的现象。(海峡导报记者 兰文 文/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祝贺!我国最大“沙戈荒”光伏项目成功并网2024-12-19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