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杭州9月12日电(记者 马剑、吴帅帅)剃平头,拎一个公文包,脚步和语速比常人快……这是记者眼里的“斜杠青年”杨建平。
9月11日,杨建平(左)在自己的童装厂里查看新款秋冬季童装。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斜杠青年”指的是不局限于专一职业、拥有多重身份的年轻人。通常,他们的个人介绍用“/”表示其跨界实践。
杨建平多重身份不假,但已到“知天命”之年。之所以仍叫他“青年”,是他的精神状态。
“我不过50岁嘛,还是吴兴区青年企业家协会常务副会长呢!”这位土生土长、乐观风趣的织里人,经营着一个童装厂、一个面料批发行,同时还兼任东兜村党支部书记、织里童装商会会长。
杨建平真心感谢改革开放。他认为,正是改革开放,让织里这个太湖南岸的小集镇,摇身一变成为闻名遐迩的中国童装名镇。
他回忆,上世纪80年代初,织里镇还没有一条像样的水泥路,第一条马路也是用五孔预制板拼接而成。1989年,出身教师家庭、捧上邮电局“铁饭碗”的杨建平借钱创业,成为织里镇第一批童装企业家。
“我是时代的幸运儿!我的青春年少恰逢国家改革开放,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大好时代。”杨建平说。
当时恰逢第11届亚运会在北京召开,千里之外的织里镇敏锐地嗅到了商机,家家户户踩洋机赶制亚运裙、亚运衫。原先织里人以制作绣花枕头、被套居多,1990年亚运会成为织里迈入童装时代的转折点,也是杨建平事业的转折点。
“当时由于没有资金,我借了1万元。很幸运,第一年我就赚了两万多,接下去我的生意一直不错。”
1992年8月,湖州市批准成立织里经济开放区;1995年,织里镇被国家体改委等11个部委批准列为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单位。织里掀起第二波创业浪潮,摘掉了“穷帽子”,成为富裕村。
第一个装程控电话机,第一个买大哥大,第一个买本田摩托车,第一个买小汽车、购买厂房……杨建平在镇上创下多个“第一”。
员工也一同致了富。开始时,员工吃住都在杨建平家里,家就是厂,厂就是家;床位不够时,几个员工挤在一起睡。如今,杨建平的员工都住进了有独卫、带淋浴房的空调房,夫妻还有夫妻房,月工资也涨到了1万多元。
最让杨建平感到骄傲和自豪的,是自己带出了近百个老板。
空中俯瞰织里镇夜景(8月21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从上世纪80年代“一根扁担闯天下”,到如今发展成为全国闻名的童装之都,织里镇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目前,这个南太湖岸边的小镇有1.3万家童装类企业。2017年,织里童装产量为13亿件(套),销售额500亿元,占据国内市场半壁江山。
“织里的发展和蜕变让我深刻体会到,是大时代成就了织里和我们织里人。”杨建平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祝贺!我国最大“沙戈荒”光伏项目成功并网2024-12-19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