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在篮球比分直播:种菜,能收获几大筐,张贵林就已经很满足了
田地入口的棚子,就是他们的家
儿子陪伴,蔬菜丰收,这时候忘记了辛苦
▲李延瞬每天要摘近千斤西红柿
海都网—海峡都市报讯 紫帽山脚下,鲤城金龙街道曾林、坑头社区交会处,绵延着数百亩菜地,红橙的西红柿,深紫的大茄子,绿油油的小白菜,把田地扮成绚丽的油画。
一批来自异乡的菜农,在这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田园生活,并没有想象中的美好,每天种菜卖菜,靠天吃饭,苦累只有自己清楚。不过,丰收时的满筐蔬果和闲时的几杯小酒,这些“小小的幸福”,也能让他们满足。
22日清晨,淡淡的雾气罩在菜地,清澈的山泉流过田间,远处不时传来蛙声和鸟鸣。42岁的李延瞬,挑了两个桶,沿着田间小路走进一片竹架林,弯腰熟练地把红红的西红柿剪下,不一会儿,两个桶就满了。一天,他要剪近千斤西红柿,从清晨到傍晚,只有中午小憩片刻,渴了,就随手抓个西红柿,用山泉洗干净,大口大口地咬起来,“刚摘的又清又甜,又好吃又解渴”。
“紫帽山下,空气好,环境好,在这种菜很惬意。”李延瞬是南平延平区西芹镇人,5年前,他和姐夫康述俊、老乡陈昌铢一起来到紫帽山边,找当地村民租下五六亩田种菜摘瓜。菜地入口的三间篷,就是他们的家。此前,他们曾在福州、石狮等地的郊区种菜,但他们觉得,紫帽山下不只环境好,而且厝边们都很友善,“这地方人情味浓,我们和不少本地人成了好友”。
种菜得靠天吃饭。如果碰上坏天时,刮风下雨,常常连买种子的钱也拾不起来。去年9月,台风一阵接一阵,地里的菜大多都烂掉了,损失很大。“可是又怨不得老天,只能自己把活干好了,至于收成什么的得看淡点。”46岁的康述俊吐着烟雾说。
来自三明的张贵林和弟弟今年初才来曾林社区种菜。满筐的菜驮在肩上,快40岁的张贵林有点喘气,但他笑得很灿烂:刚开始种菜,没什么经验,能收上几大箩筐就很满足了。
菜农的生活都很简单,每天种菜卖菜,只有逢年过节,才闲下来歇歇,邀来老乡相聚,喝上几杯小酒,聊聊家常,说说种菜计划,一起回忆家乡的人和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首个太空计算卫星星座成功入轨 中国星座点2025-05-15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