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最寒酸的公交站台
你见过如此“原生态”候车棚吗?4根木桩搭一块彩钢板作雨棚,两摞红砖上放一块水泥板作凳子,这就是位于常州市武进区232省道上的瞿家站台。网友戏称它为“常州最寒酸”公交站台。昨天下午,记者耗时1小时车程找到了候车棚搭建者、79岁的赵庭保,他告诉记者:“不管政府搞不搞,先暂时弄个简便的,这样下雨时等车就不用淋雨了。”
常州“最寒酸”公交站台
11月1日上午10:58,一位网友在化龙巷上发帖《常州最寒酸的72、73路公交站台》,爆料称常州惊现“最让人心酸”的72、73路公交站台。
究竟寒酸到什么地步?该网友在帖子中贴出了图片为证,“这是老百姓自己做的,4根树棒棒,再拿一块彩钢瓦搭起来的,凳脚是红砖垒起来的,再放一块水泥板。”“求公交公司关注到外面这些偏远农村乘坐公交的市民吧!”发帖人表示:“乡下的老百姓乘车真的不容易,班次少还没有坐的地方,更别说遮风挡雨的棚子了。”
成本35元两个小时完工
昨天记者找到了在232省道上的瞿家站,看到了这个“原生态”站台。
站台位于道路的东侧,此时没有人候车。左边的不锈钢站牌约有2米高,右边间隔1米左右分别有两排木桩,1米多高。而木桩的上方搭着一块蓝色彩钢板,和木桩的连接处都用铁丝捆绑着。雨棚下面还有一个凳子,凳脚是用两摞红砖堆起来的,凳面则是一块长条形的水泥石板,凳子周围还散落着几块红砖。
据了解,该候车棚是附近一位79岁的村民赵庭保老人搭建的。谈起当初为何搭建这样一个简易“候车棚”,赵大爷告诉记者,因为自家就靠近站台,所以他经常会看到等车的人遇到刮风下雨没处躲,“有时候七八十岁的老年人去坐车,也没凳子,夏天晒太阳,下雨天淋雨。”
赵大爷知道,一般在农村的站台都没有市区的候车棚,“不管政府搞不搞,我先暂时弄一个简易的吧!”
一个多月前,赵大爷就去礼嘉镇上花35元买了一块彩钢板,然后又用电动三轮车从家里拖了木桩、砖头和水泥板,带着铁丝和工具,花了约两个小时,终于搭了起来。
只有1/3站台有候车棚
昨天下午,常州公交公司新闻发言人孙鲁明表示,候车棚项目是由政府投资建设,根据财力逐步完善,一般是优先考虑最需要的地方,客流量相对较大地区。目前常州共有4000多个站点,约1/3已拥有候车棚。
对于能否建立候车棚,孙鲁明表示不是所有地区都适合建,“比如不具备建造的条件,有店面、挡道或者位置比较小;第二候车棚也是社会资源,一般会考虑客流量较大的,因为这个候车棚维护成本也比较大,玻璃损坏较频繁,还需要请保洁等等。”
那么这些稍微偏远的农村地区能不能建候车棚呢?孙总表示,“目前来说要达到100%覆盖不太可能,这个都是政府投资建设,主要要看资金够不够,具备了财力,才能逐步来完善。”( 现代快报记者 周青 张敏 文/摄)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