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全第一次观看《星球大战》的电影,并不是在电影院,而是通过官方在21世纪初出品的修复版DVD。“修复版分为金色版和银色版,我托朋友帮我买了一套银色版,金色版太贵了。”成全说,那是他第一次看到《星球大战》的电影。“坦白讲,因为之前读过小说,看电影就觉得反差很大。虽然已经从电影杂志知道,卢卡斯对电影里做得不太好,现在看起来比较LOW的地方进行了修复,但还是觉得反差大,特别是莉雅公主没有小说里写得那么漂亮。至于打斗场面,我们看惯了吴宇森、徐克的武打,就会觉得星战电影里的打斗也相对太简单了。”
太空歌剧有传承
成全现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科幻立方》主编,再回过头去看“星战”,他也毫不避讳地指出不足。从科幻研究者的角度出发,成全认为《星球大战》系列电影应该叫做太空歌剧。它对西方的戏剧经典有继承,只不过把故事背景搬到了太空。“《星球大战》之前,科幻片在美国就是R级片,是低端一些的电影,不是主流。《星球大战》虽然有科幻元素,但叙事上完全是致敬西方古典戏剧的经典,美学上则是致敬古罗马和欧洲的中世纪。其实,绝地武士的扮相就是中世纪欧洲的骑士团。”
在成全看来,《星球大战》的故事总体而言想象力比较匮乏,编剧和创作走的都是保守路线。“所有戏剧冲突都可以在西方古典的小说中、在黄金时代的科幻小说里找到借鉴,比如弗兰克·赫伯特的《沙丘》。战争也主要是复制冷兵器时代的战争,投石机之类,想象力很贫乏。”此外,成全认为,《星球大战》对太空背景和天文学的运用也非常少。只是一味地把地球上沙漠、极地、雨林、火山这些景观复制到某个行星上去。“其实上世纪80年代好莱坞已经拍过一些关于黑洞的科幻电影,可以说比《星球大战》对太空背景、天文学的展现更加成熟。《星际穿越》更是让观众大开眼界了。”
不是国民级电影
每次《星球大战》系列电影上映,星迷官方组织501军团的COSPLAY都是一大亮点。但在身为星迷的成全看来,《星球大战》在中国还属于小众,没有像它在美国那样成为一部国民级电影,“星战文化”在中国也没有像在美国那样成为一种主流文化。“举个例子,美国有一部拍成非科幻类型的电影,叫做《星迷战友》,讲述星战粉丝团为了哄身患绝症不久于人世的‘团友’开心,偷偷跑进卢卡斯的庄园,偷出还没有面世的道具的故事。而得知真相的卢卡斯最后也原谅了他们。其实就是在这种对‘星战’道具的哄抢中,在对剧情的讨论过程中,一代美国人就这样成长起来了。到了美剧《生活大爆炸》里,四个主角都是星战迷,它代表了美国的一种风潮。”成全分析说,在中国情况又完全不同了。《星球大战》电影正式在中国上映,时间就已经很晚了,错过了培养中国粉丝的年代。而且星战粉丝组织像501军团,他们的一套装备价值不菲,入门的门槛比较高。“从影响力来说,我觉得《星球大战》还不如《变形金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祝贺!我国最大“沙戈荒”光伏项目成功并网2024-12-19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