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3738人,等级职称厨师2986人;获评“中国名宴”7道,中国名菜48道;全国经营连城客家美食的各类餐饮机构1180家,美食从业人员4.9万人,占全县人口的八分之一,年产值超10亿元……
一个个亮眼的数据,是“中国客家美食名城”连城县美食产业取得的辉煌成就。20年来,连城一味味土生土长的“农家菜”,变成餐桌上一道道美味佳肴,成为当地助农脱贫致富、助推乡村振兴的10亿大产业。
“赛”里做文章
“没有王金明,就没有连城美食的今天。”说起连城美食产业的发展,大家都称赞连城县客家美食协会党支部书记、原会长王金明。有着50年党龄的退伍老兵王金明,始终在为连城美食产业香飘九州而奉献。
2001年,连城县客家美食协会正式成立,王金明被选为会长。协会成立伊始,为扩大连城风味小吃、名菜佳肴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王金明组织人员赴福州、厦门、石家庄、哈尔滨、北京等地举办美食节,参加各种比赛,在交流中不断学习和创新。
2011年11月,连城举办首届“全国海峡客家烹饪大赛”。为了让赛事落户连城,王金明多方奔走,最终取得了中国烹饪协会的支持。由于是首次举办如此高规格的赛事,参赛厨师组织、场地布置……每一个环节、每一项工作,王金明都细心安排,人瘦了,嗓子也嘶哑了。赛事临近结束,由于长时间高强度劳心劳力,王金明病倒了,可到了医院,他依然一边打点滴,一边不停地打电话安排比赛事宜。
正是因为王金明的无私奉献、活跃表现,“全国海峡客家烹饪大赛”扎根连城,并连续举办5届,有力推动了连城客家美食美名远扬。
创新求发展
清炖连城白鸭、烤红心地瓜、大骨焖雪薯……近日,在连城敦香大酒店,前来品尝连城客家美食的游客络绎不绝,一道道用连城特色富硒农产品精心烹饪而成的美食,令游客赞不绝口。
连城是“中国客家硒都”,红心地瓜、连城白鸭、红衣花生、宣和雪薯、连城兰花等富硒特色农产品久负盛名,以此加工而成的白鸭宴、地瓜宴、兰花宴、涮九品等中国名宴、名菜脍炙人口。
为推进美食产业、富硒产业同频共振、互融发展,连城县客家美食协会联合连城农民创业园管委会举办“来连城 吃硒餐”富硒美食烹饪活动,组织县内的中国名厨、福建名厨创新研发,精心制作红衣花生猪尾煲、雪地藏硒等28道独具匠心的富硒美食。
“求新求变,是客家菜发展的大趋势。而对连城美食来说,就是要‘粗菜细做,一菜多做’。”王金明介绍,连城美食主料、辅料多数生于田间,长于山峦,产于溪谷,都是自种、自养、自采、自捕、自捞的“土货”。如何让这些“土货”、百姓日常餐桌的“农家菜”,变成献给八方游客的盛宴?20年来,连城县客家美食协会致力推动连城美食菜品创新,全力让连城美食香飘九州。
连城白鸭是全国唯一的药用鸭。为提高连城白鸭(即白鹜鸭)知名度和烹饪水平,连城县客家美食协会举办了首届“中国名鸭——连城白(鹜)鸭美食养生烹饪大赛”,建设连城白鸭示范酒店,引导连城厨师创新烹饪白鸭菜品。如今,单单一只白鸭,在连城厨师手里就能做出20多道菜。
从最早的客家醉鸡煲、炒九门头、溪鱼焖豆腐,到清焖紫薯、白鸭溪涧恋蝴蝶等不断升级换代的“旧菜新谱”,再到如今重点推崇的养生药膳系列,一路下来,连城的客家美食花样不断翻新、新菜频出。
用心育人才
“是协会的厨师培训,让我走上了脱贫致富路。”3日,记者走进隔川镇脱贫户陈越在城区开的小吃店,看到他正在厨房忙活着卤肉、卤菜。不一会儿,色泽诱人、香味十足、热气腾腾的卤料装了满满一盆。
2020年,陈越参加了由连城县客家美食协会承办的“万名厨师培训工程”培训,拿到了初级厨师证书,随后在协会和镇、村、人社部门的帮助下,在城区开了一家小吃店,年收入超过10万元。
美食产业发展关键在人。连城非常重视厨师的培养,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厨师培训班、乡村农家乐美食培训等。2015年1月,为进一步加强厨师培训工作,协会成立了连城客家美食学校。球探体育比分:,在美食协会全力推动下,连城启动实施“万名厨师培训工程”。该工程计划用5年时间,通过举办各种美食培训、讲座、交流,培训各级厨师5000名,提高技能厨师5000名。两年多来,先后为全县餐饮企业、各乡镇待业人员、驻连部队共培训12期1080人,帮助参加培训的困难群众实现就业、创业168人次。
得益于完备的培训体系,目前连城拥有经专家评定的等级职称厨师2986人,其中国家级评委3人、中华金厨奖7人、中国烹饪大师6人、中国烹饪名师4人、全国优秀厨师1人,是全省拥有等级职称厨师最多的县份。(记者 张杰 通讯员 黄水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祝贺!我国最大“沙戈荒”光伏项目成功并网2024-12-19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