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探体育比分_篮球比分直播-投注官网

图片
您现在的位置: 闽南网 > 医疗健康 > 健康生活 > 健康饮食小常识 > 正文

大S结婚后不易怀孕与长期吃素有关么

  大S结婚后不但高调宣布停止拍戏,并且一心一意准备积极造人,可结婚以来,大S的肚子却至今未见动静,反而是妹妹小S梅开三度,据大S透露,老公汪小菲的身体非常的好,自己也在努力的调理,可为何却未能成功受孕呢?网上流传,原因竟出在大S长期吃素的行为上。

  长期吃素能影响女性的生育能力?

  观点一:在吃素影响女性生育能力的众多研究中,德国慕尼黑马斯保兰学院的结论最引人注意。该学院的卡尔宝克教授将参加试验的健康少女分成两组,其中一组除了进食少量乳酪和牛奶外,其他食物全部是素食;而另外一组则进食正常食物。在为期6周的减肥计划结束后,研究者发现,在吃素食的减肥女性中,有78%的人出现了停止排卵的生理现象,而且几乎全组人的月经周期都比正常时间短。但是在正常饮食的一组中,67%的女性排卵正常,月经周期也没有明显变化。

  卡尔宝克教授分析认为,在两组试验者的体重都下降了同等幅度,并且她们的运动量都一样的条件下,素食一组女性之所以出现排卵停止的情况,与她们进食的食物中所含蛋白质过少,从而导致激素分泌失常,月经周期紊乱有关。这样她推论出,素食会导致生殖机能异常,甚至严重影响生殖能力。

  卡尔宝克教授指出,假若女性不愿意生育能力受影响,那么在进行素食减肥前一定要三思而行,尤其是年龄超过30岁的女性,生育能力本身已经下降,更要谨慎行事。

  观点二、素食女性可以生育吗?可以。因为其一,没有一个专家得出过“不可以”的结论;其二,素食前辈正常生育的事实已无可争议。据考证,人类的老祖宗本是素食,如果素食者不能生育,那么,人类怎么会有今天?

  素食主义者怀孕后要怎么吃?

  许多人为了宗教、健康、嗜好等等因素,而选择素食饮食。素食大致上可以分为:可以摄取奶类及蛋类的奶蛋素者,以及只摄取植物性食品的全素者二类。一般而言,素食的饮食组成含有较多的膳食纤维、维生素A及C,相对的,胆固醇及饱和脂肪酸的摄取会减少,因此素食者血液中的胆固醇较低,使得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降低。

  但是,完全不摄取动物性食品的素食者而言,对于肉类及内脏类所富含的铁质、钙质以及维生素B12,较容易发生缺乏的问题,对于怀孕妇女及胎儿影响非常深远。

  妊娠期需要较多铁质

  从几次国人饮食调查的结果中可以发现,铁质与钙质是国人较容易缺乏的营养素。生命期中的胎儿期、学龄期、青春期、妊娠期及女性的生理期,需要较多的铁质,特别是女性在整个生命过程中应特别注意铁质的摄取。铁质是血红素及肌肉的重要成份,负责搬运氧气及能量代谢,缺乏铁质时会有疲劳、倦怠、活动力减少、贫血等症状。

  铁质的来源可以分为2种,一种称为血基质铁,存在于动物性食品中,例如:红肉类、内脏类、鱼贝类等等,在人体体内属于较容易被消化吸收的型态。另一种称为非血基质铁,存在于植物性食品中,例如:豆类、深绿色蔬菜、全谷类、坚果类等等,在人体体内较不易被吸收利用。但是,非血基质铁如果能配合维生素C的摄取,可以改善其吸收率。因此除了一些极端的偏食外,一般素食者很少发生铁质缺乏的状况。

  在日常饮食中增加豆类、全谷类、坚果类等等的摄取量,配合含有丰富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就不用耽心素食饮食缺乏铁质。另一方面,植物性食品中所含有的铁质是属于吸收率较差的非血基质铁,所以在饮食内容上应尽量避免与吸收阻碍物质一起食用,例如:咖啡、茶等饮料中所含有的单宁,容易与铁质结合,进而降低铁质的吸收率。以果汁代替咖啡、茶等饮料,就可以大大地提升铁质的吸收率。

  素食者须补充钙质及维生素B12

  素食怀孕者的营养原则

  ·怀孕初期的营养

  怀孕至4个月时,因应胎盘的型成及血液的需要量急速增加,应增加铁质及维生素的摄取,建议的食物种类:深色蔬菜、海草类。

  ·怀孕中期的营养

  怀孕至6个月时,因应胎儿骨骼的发育,应增加钙质及蛋白质的摄取,建议的食物种类:大豆制品、深绿色蔬菜、乳制品。通常怀孕中期的食欲会变好,要注意过多的热量摄取,应控制甜食及零食的摄取,不要让体重增加过快。

  ·怀孕后期的营养

  怀孕至7个月之后,胎儿的成长急速增加,此时应注意均衡的饮食原则。在这个时期特别容易出现妊娠合并症,应注意热量及盐份的摄取。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回到顶部 关注海峡都市报闽南版报社官方微博

电话:0595-28985153 传真:0595-22567376 地址:球探体育比分:篮球比分直播:市丰泽区田安南路536号五楼 在线QQ客服

CopyRight ?2020 闽南网是由福建日报社(集团)主管 版权所有 闽ICP备102065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90010

闽南网拥有闽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闽南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