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云朵可以做成面包,那花瓣是不是可以当成蝴蝶的翅膀?葡萄是不是螳螂的皮球?……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孩子们真正接近儿童文学,体验一段奇妙的飞行旅程。在近日举行的首届“海峡儿童阅读论坛”上,来自福州教育学院一附小的雷劲老师展示了她随意但生动的“快乐聊书”课,让孩子们在快乐中认识到仔细阅读的重要性。如今的孩子距离儿童文学有多远?我们的语文阅读是否太功利?本报记者对此进行了有关调查。
现状调查 八成学生“被作文”
前不久,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83.3%的人承认自己在上学期间曾编过作文。有近八成学生认为写作文给自己带来了学习上的困难,八成学生对老师布置的作文题是一种“不得不写”的态度,而非“我手写我心”的主观能动。另据报道,成都某小学四年级学生的作文中,班上40多个孩子有30多个写的是自己如何智斗人贩或小偷,其中26人承认自己是瞎编的。“超过一半的学生作文缺乏真情实感。”去年高考结束后,本报举办的中学生作文竞赛中,不少评委提出了自己的担心:孩子们的作文编造痕迹明显,内容雷同,套路化现象严重,虚假作文正在扼杀孩子们的“真”。省语文学会会长王立根老师认为,我们的作文教育没有把真实表达、真实感受作为作文的第一要义,存在着有意无意迫使或鼓励学生弄虚作假、胡编乱造的问题。
家长偏爱将阅读与写作挂钩
“儿子蛮喜欢看书,但看书和写作完全是两回事,我们做家长的该如何引导孩子热爱写作?”“孩子喜欢阅读,但语文成绩没有进步怎么办?”……近日,在福州钱塘小学举行的“蒲公英故事家族”专场活动中,不断有家长向作家们提出诸如此类的问题,而作家们却质疑家长,为什么要如此功利地将孩子的阅读与写作和成绩相挂钩?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教辅和作文指导书成为学生阅读量最大的书种,不少学校疏于课外阅读指导,家庭不够重视,使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被搁置一旁。也有不少学生喜欢阅读却感叹“时间不够”,一份调查表明,每天能够阅读超过半小时的学生不到三成,约六成的学生只能利用双休日阅读。
专家观点 阅读往往从没有深度的书开始
台湾台东大学荣誉教授、儿童文学研究所所长林文宝认为,老师和家长应该教给孩子轻松阅读的方式。他说,很多孩子的阅读就是从你认为很没有深度的书开始的,比如漫画、卡通、图画书等,其实孩子阅读什么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大人的态度,因为要让孩子拿起书来读就是一件千辛万苦的事了,我们不要动不动就把“经典”塞给孩子,而是要考虑孩子真正喜欢的是什么?从孩子看得懂的书开始阅读,等孩子享受阅读的过程之后,再来推荐你认为比较好的书,这个过程就像“盲人摸象”一样,是一层一层摸索建构起来的。
家长首先要接受教育、热爱阅读
林文宝说,我们无法设计孩子要走的路,与其给孩子鱼不如教给孩子抓鱼的各种技术,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与孩子共同阅读,通过这种方法把书交到孩子手里,他们一定会得到真正有深度的阅读。同时,我们要教会孩子学会生活,生活品德才是今天教育的重点。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我们要尊重孩子的独立选择,而不是用同一个标准衡量他们。其实,在阅读推广中真正需要学习的是我们这些家长和老师,如果我们这些大人都明白了阅读的真义,孩子们的阅读都不成问题。“目前台湾儿童阅读的推广已经进入社区,接下来如果能够将儿童阅读纳入正式的小学课程,就能解决学业与兴趣等当前诸多教育矛盾。”林文宝认为,当前家长们所要做的就是受教育,要以身作则。正如有家长问,孩子阅读没有进步怎么办?我的答案是,等家长也热爱阅读孩子就进步了。
享受与孩子一起阅读的幸福生活
“我从自己的孩子身上感觉到,总有一天,与孩子共享阅读快乐的幸福日子将无法重现,因为总有一天孩子不再要我们牵他的手,但是在可以分享的时候,享受与儿童一起阅读成长吧,这是上帝给予我们的最美妙的造化。”著名儿童文化学者、理论家,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化研究院院长、儿童文学研究所所长方卫平说,他的孩子今年初三毕业班,但他从来没有管过孩子的学习成绩,孩子不喜欢说他就不问,他只关心孩子是否快乐幸福,人格是否健全。“我的理念就是——为什么家长要把过多的期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方卫平认为,每个孩子都是天才,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孩子对语言的感知能力远远超过大人的想象,而家长所要做的就是陪孩子成长,而不是将考试作为衡量孩子的唯一标准,否则教育对孩子的伤害是灾难性的。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