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编复习题
“那是我第一次听到当年招考的消息,只是‘招考’并非‘高考’。”如今已是浙大文科资深教授的史晋川说,当时上大学都是单位推荐,他虽然在公社表现不错,但推荐名额估计轮不到自己,“那时大家都知道,上大学的选拔标准不是文化程度。没有点关系、没有领导欣赏、不开点后门,上不了大学,文化水平反而是最后考量的。”
1977年6月4日,晴。
“今天早上起床,烧好饭之后,开始复习英语。复习初中第一册一至五课。”史晋川在当天的日记里提醒自己,“念书,读大学是好事,但不能因此而引起情绪的波动,影响自己的工作、学习。要在搞好工作的前提下,抓紧自己的文化课复习。”
无论如何,他想要努力地去试一试。“去插队的时候我随身带了一小箱书,除了马列选集和毛选,还带了初高中课本和袖珍英汉词典,还有一本新华字典。”史晋川感慨地说,他至今仍庆幸没有放下学习。
1977年,施行了7年之久的“推荐上大学”制度被废止,高考恢复。“我们从《人民日报》上正式确认了恢复高考的消息。”
激动吗?“没有时间激动,当时距离初试只有一个多月时间了,我们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分工合作,集体复习。”史晋川说,当时知青中凡是高中毕业的都打算去试一试,可是复习资料实在匮乏,怎么办呢,“我们分工合作、各展所长,自己编复习题,自编自答,自己手抄复写,分发给大家。”
1977年高考,是迄今为止唯一一次在冬季进行的高考,11年间积压的数百万考生,从山村、农场、工厂、矿山、营房、学校涌向新设立的各级招生委员会,从各个角落搜出尘封的课本,一场空前规模的大学习大复习随处可见,朗朗书声随处可闻。
当时知青们自己编写的作文题里有一篇《赴考》:我迎着灿烂的太阳,走在赴考的路上……这是一条什么“路”呢?这是一条希望的路。如果没有那年的高考,他又打算走一条什么样的路呢?“回城当工人,或者报名参军,当时我们的选择并不多。我内心最想去的地方还是大学校园。”史晋川说,如果不是那年恢复了高考,或许他还有其他选择,但多半不会走上如今的道路,那就再没有搞经济研究的史晋川,没有了从“七五”到“十三五”连续七次参与浙江省五年规划制定的史晋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于诗词盛宴中看见书香霞浦2024-05-28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