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跃(化名)拿着改过学历的求职档案继续奔走,想要找到满意的工作
他是榆林市某村第一个考上一本的大学生,2009年,他以优异的成绩从南方一所“211工程”(即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重点大学毕业;他有三份简历:学历为本科的简历、英文简历和一份高中毕业的简历。
近日,记者在陕西省人才市场的一场招聘会上见到24岁的王跃(化名),他正拿着写着高中毕业的简历在求职。
1 换来换去的工作:三份工只做了四个月
“我从去年9月份来到西安,一年多了,做了三份工作,但工作时间加起来只有四个月。”昨日上午,王跃告诉记者,来西安前,他在山东一家大型国企广西分公司做测绘工作,收入还不错,因为家在陕西,所以辞职来西安找工作,没想到处处碰壁。王跃从随身携带的包里掏出自己的毕业证和学位证,记者看到,王跃毕业于一所“211”高校的环境工程专业。
2009年10月,他在西安城东找了份废水处理工作,“专业很对口,但工资每月只有1000多元钱,一周只休息一天,我只做了两个月就辞职了。”今年5月,王跃又应聘到西安一工程公司,被派往山西代县一铁矿工作,“工作环境非常艰苦,每天都要下井,但我不怕苦,最让我难过的是,和我一起工作的很多是高中毕业的,和他们在一起我并没很大优势,我学到的东西很难用上。”王跃指着他从铁矿拍回来的照片说,今年6月份,矿区一次严重山体滑坡,让他失去第二份工作。第三份工作破了王跃的纪录,他只上了三天班,“因为专业很不对口。”
虽然王跃给记者看了有关他这三份工作的资料,但他以“已经辞职”拒绝了记者采访公司同事领导的要求。
王跃说,他是用真实学历应聘的这三份工作,这一年,他只工作了四个月,剩下的八个月复习考公务员。
2 改来改去的简历:三个月投了200多份
“工作技能:CAD制图、全站仪测量、水准仪、三废处理处置;英语水平:国家六级455分,国家四级489分。”王跃向记者展示了他的一份简历和许多证书。
随后,记者又看到一份英文简历和一份学历中写着高中毕业字样的简历。“找工作处处碰壁,重点本科的学历让我非常尴尬,为了某种心理平衡,我将学历改成高中毕业;其次,我会很多技能,这和文凭没有太大的关系,反而写着高中毕业就业面会更加宽广。”“找工作很容易,但是找到好的工作却很难,我很后悔去年辞掉了广西的那份好工作,那次辞职也让我和在广西的女友分手了。西安竞争压力特别大,我不敢谈恋爱,我担心不能够给对方一个很好的保障。”王跃说,他每天都在网上投简历,最近三个月他投了200多份简历,给他回复的只有三家他投递真实学历的公司,其中一家西安公司让他今天去笔试,另一家河南公司则通知他可随时去上班。
记者联系到王跃在广西工作时的一位同事,他告诉记者,王跃之前是公司的测量骨干。
3 漂来漂去的生活:一年搬了三次家
“我来西安一年了,搬了三次家,第一次是因为房子太潮湿;第二次搬家是因为遇到拆迁;第三次搬家是因为房租上涨。”王跃说。如今他住在鱼化寨一间民房中,房间里除了简单的日常生活用品外,还有上百本专业书籍。王跃说:“没有工作锻炼,我要通过学习把失去的补回来。”
“王跃来西安做过最奢侈的一件事就是买了一件600多块钱的上衣,如今他买衣服只在村子里买几十块钱一件的。”王跃的朋友刘强告诉记者。昨日下午,王跃在自己的出租屋中请记者吃自己煮的面条,“两碗面条自己煮的话只需要8块钱,在外面吃要花十几块钱。”王跃说。
随后记者联系到了王跃的姐姐,他姐姐告诉记者,王跃在西安工作,一个月能挣3000多元,偶尔还往家里寄一些东西。家里条件不错,但王跃很少和家里要钱。“我不想让家里失望,所以我告诉家人我有一份工作。”王跃解释到,但每次回家他最害怕亲朋好友问自己的工作和工资。“那个因煤而富的县城,亲戚对于我每个月3000元工资总是觉得特别少,我一些没有上大学的同学在我们小县城都开上了小汽车。”王跃说,他还是不想回家乡,“我不想让周围人感觉我大学白念了,我至今记得当年考上一本时,爸爸请全村人吃饭的情景,很多人羡慕我。”
4 争来争去的观点:高文凭真能找到好工作吗
“用高中毕业生身份找工作,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对于部分公司证书为王的招聘制度的反抗,但这种反抗往往有点自娱自乐。”王跃说,从他找工作的经历来看,如果拥有同样技能的两个人,拥有高中毕业简历的应聘者,用人单位会更加欣赏,但工资没有高学历者多。
高新区一家传媒公司负责招聘的工作人员邹雪说:“每次招聘,应聘者总是特别多,总要有一个筛选条件,目前来说,看文凭和学历还是大多数公司的首选。”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副研究员尹小俊认为,王跃的这种行为很难定性,他投入的教育成本并没有换来相应的回报,这个现象折射出高学历和就业市场之间的矛盾。就业市场倒逼王跃作出这种选择,如果他用高中文凭找到一份工作,也很难在那份工作中找到平台,因为他选择了一个较低层次的就业面。他要做的就是给自己的工作做一个很好的规划,增加文凭的含金量。此外,如何使高校、社会、职业教育相互融合,值得深思。(实习记者 雷浩)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