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网—海峡都市报讯 看过许鞍华导演的《天水围的日与夜》没?这部充满烟火气,但又有着一种心平气和的安静的影片,让人印象深刻。
“它既不是一种俯瞰人生似的精英视角,也没有从平淡里提纯出一点哲理的冲动,它就是一种旁观,这种旁观实际上是一种尊重,因为我们不会比生活更透彻,也不比它知道更多”。作为2011年厦门大学派往香港中文大学的内地交流生,厦大2008级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许雅玲7月底从香港归来。为期一周的交流感受,她决定模仿导演的视角,说一说她所见的香港,以及香港中文大学。
国际化视野 香港高校的目标
在香港中文大学,许雅玲收获了第一个关键词:国际化视野。
当天早上,港中大国际交流处的黄处长为内地学生做港中大和香港高校的详细介绍。黄处长提到最多的一个词,也就是视野,关于香港高校办学很重要的一个目的: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
许雅玲说,她一直把这趟香港之行定义为“视野投资”——看到更广阔的世界,才更清楚脚下的路。黄处长的介绍让她想起去香港之前接受采访登山协会会长的实习任务时,指导老师拍的一张和登山队众队员在山顶远眺的背影。对于那张照片,许雅玲认为其意义就是“每登一座山,就看到更广阔的世界”。而指导老师说,看到辽阔的世界让他拥有辽阔的视野,辽阔的视野让他拥有温厚踏实的性格,每次登顶都需要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地走上去,所以走生活这条大路,也变得特别踏实。
夜访港大 学生自主而自由
香港的繁华,正如许雅玲之前所想的那样。夜晚坐在维多利亚港边的石头上,喝着略贵的芒果西米,看“幻彩咏香江”表演,一个五光十色的香港顿时在对岸上演。
行程中,有香港某大学的学生当导游,为他们介绍香港历史博物馆中南京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完整版本,讲解香港金融管理局里港币的发展以及印制过程。“据说他们才是大二学生,可比我们这些即将大四的学生沉稳多了。”
见识到香港高校学生的自主能力,是在某天夜访香港大学。雅玲说,他们去了港大化学楼,发现虽然是暑假,但学校实验室和研究室里都还能看到很多学生在忙着做研究,那种自主学习的状态特别让人羡慕。
“清华大学化学系的一名女生和复旦大学药学专业的一名男生抓紧机会跟学长们请教,我们新闻专业的只能在旁边默默拍照。”雅玲表示,虽然术业有专攻,但港大学长的精神还是值得大家学习的。
香港中文大学组长绰然跟交流的学生说,在香港压力很大。这一点雅玲也感觉得到。她说,在拥挤的地铁里,在灯火密集的高楼前,在行色匆匆的人群中,都能感觉到无形的压力存在。“但正如学长们所说,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或许在那样的学校氛围、社会环境中,才能培养出各行各业优秀的人才吧。”(本网记者 叶碧玉)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