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破了嘴皮,开出了奖学金、提前进实验室等一系列优惠条件,陈锋还是没能说动一心想走的学生。这位西部某重点高校博导只能提笔给学生写下“保研推荐信”。
这是今年第六个找他写推荐信的学生。陈锋心里五味杂陈:“弟子学业有成,有了在更高层次高校求学的机会,我当然高兴。可原来的保研政策还分校内推荐和校外推荐,能保送的学生中,大约20%选择保外,剩下80%会留在本校,我还能发现不少科研的苗子。从去年开始,政策全放开了,不再分保内保外,好学生走了太多。”
每年十月前后的保研季演化成了白热化的“掐尖”大战。2014年7月,教育部下发《关于进一步完善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微博)究生工作办法的通知》,规定推荐高校不得将报考本校作为遴选推免生的条件,也不得以任何其他形式限制推免生自主报考。而此前各校的保送名额分为校内留用和校外推荐两类,只规定“校外推荐不能少于20%”。
某西部高校研究生院负责人向记者透露,该校今年拿到保研资格的学生中,近80%选择离开。而据他了解,其他中西部兄弟院校,在这方面“没有最惨,只有更惨”。
让生源自由流动,是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好办法。而另一方面,当行政约束的“保驾护航”不再存在,学校要怎样改变?又该用什么留住好学生?
从“围追堵截”到软磨硬泡
王琼是西南某大学的辅导员,从去年开始,她的工作单上多了“季节性”的一项:从5、6月份开始,轮番找大三尖子生谈话,摸清“动向”。
“我很理解这些学生的选择,但这是学院的‘硬性任务’。”如今,班主任、辅导员轮番上阵,尽可能地留住优质生源,已是不少中西部高校的通行做法。在“实战”中,王琼总结出一套经验:“先从谈话中了解学生的读研规划,再时不时透露一些留校读研的‘内幕优势’,顺便普及一下之前师兄师姐外推的‘悲催’经历。我还加了他们的微信和QQ,从他们的状态或者同学对谈中探寻蛛丝马迹,掌握动向。”但一次次“交手”下来,王琼有着和陈锋一样的无奈:“说得再好,学生们到头来还是都走了。”
保研新政出台前,有“校外推荐不能少于20%”的规定,王琼们根本不用下这么大力气软磨硬泡。依靠行政手段“围追堵截”,在各高校,尤其是不具备地域优势的中西部高校中已成共识,以往的研究生推免也由此滋生出不少乱象。
“哪有学校愿意把自己的好学生交流出去呢?所以每年外推名额都卡在20%的及格线上。”西部某“985”高校研究生院老师刘兰说。
“当年,我们学校有不成文的规定,获得推免资格的学生只能在‘内保’与‘外推’间二选一。我本来想要选择‘外推’冲一冲,结果从老师、爸妈到舍友都劝我放弃,轮番轰炸下,我投降了。”西部某高校在读硕士张静至今遗憾。
可失去了行政命令的“保驾护航”,无论是“围追堵截”,还是软磨硬泡,中西部高校“留人”成效不佳。
“我们专业135名同学,4名同学拿到推免资格,大家都义无反顾全部选择了‘外推’。”西南某高校新闻学专业学生王一川说。
“往年我们面试都是成批组织的。可今年,只能来一个学生组织一场,生怕人家不来。招生标准上,原来都要求英语(精品课)必须过六级,现在连四级过没过都不敢要求了。”刘兰替学校感到委屈,“没有地域优势、生源优势,还要服务西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现行机制下,相互矛盾的各种政策,也挤压掉了学校“休养生息”的空间。“对政策导向我们是支持的。只是想能不能别这么快,给我们一个缓冲的时间。”私底下,刘兰和同事把保研新政称为“休克式疗法”。因为在人才加速流失后,她还要以日益凋敝的优质生源规模去应付教育部门的各项考核:“每年评价指标里就有明确的‘生源质量’一项,必须写清楚招了多少‘985’学校、‘211’学校的学生。而且这些评价直接涉及后续的经费拨付、学科点评估,长此下去,会恶性循环。”
政策补偿,杠杆调节
在不损害学生自主选择权的前提下,怎样才能化解这样的人才困局?
“就保研新政来说,保证学生选择权和人才自由流动,是好的价值导向。但放到中西部具体环境中,这就需要对生源受损方开出补偿政策。”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副教授罗燕认为,应尽快出台补偿政策,对现状进行杠杆调节:一是从外部,提高受损地区院校的学生奖助政策,二是从内部,逐步提升办学实力。前不久,青海大学和清华大学在人才培养、学科发展上推出了一批举措。从长远来讲,生源获益院校有义务扶持受损院校。”
北京师范大学(微博)教育学部教授李奇认为,“阵痛期”应该会持续很久:“学校应该思考如何结合区位优势,办出特色。比如在西部高校研究风沙防治、寒旱学、敦煌学等,就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培育母校忠诚度,也是当下中国高校需要补上的一课。
“在美国,如何保留学(微博)生,是各个大学都会下力气研究的课题。他们会从学生刚入学开始就跟踪其成长,提前观察其有没有科研取向,由此将学生分成不同序列,并及时让最优秀的学生接触到最优秀的导师,实现有效的师生互动。”罗燕介绍,这种对学生的关注,有助于让其养成对母校浓郁的感情,即便以后去外校求学,也会选择在适当时机反哺母校,而不是简单的“一走了之”。
“制度变革永远是一环套一环,当其中的一环被改进了,剩下的便不那么匹配,于是产生了进一步变革的需要。”罗燕说,“在保障学生升学自主选择权之后,如何打造强大的西部研究型高校以服务于国家战略,是改进的下一步目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于诗词盛宴中看见书香霞浦2024-05-28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